內容大綱
鴻海帝國的領導人郭台銘多年來,他透過語錄的形式,向內部員工傳達、灌輸自己的經營理念與治理方針,化繁為簡,一針見血,鴻海人莫不奉為圭臬,朗朗上口。
郭台銘語錄的意義,早已遠遠超越一個領導人的話語集,這些話語結合了理論與實務,並融入多年的苦心造詣,讓世人見識「說到做到」這四個字可以有多麼強大的威力,兆元帝國鴻海就是鐵證。
郭台銘語錄既是經營的指標、成功的法則,也是修練的心法。本書中,匯集了最精華的108條郭台銘語錄,每一條都是中英對照,並且提供實例與說明,是目前市面上僅見的代表作。(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)
本書閱讀心得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智慧不是上學讀書的產品,而是終身努力追求的成果~~愛因斯坦
每次聽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演講或談話,他總有新的學習。他每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,從外文期刊、外文雜誌、社論,隨時掌握時代的脈動與發展。這樣的持續學習,從他年少開始,特別是十八歲赴美求學後,建立的好習慣。他說,自己在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(MIT)求學的經驗,學到兩樣重要的能力,就是懂得如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。
二十多年前,張忠謀創辦台積電時,就清楚,要做一流企業就必然面對全球競爭,而這競爭到了今日,更是白熱化。
去年,他在交通大學新生入學演講時,不斷強調這一代大學生,畢業後會面臨的世界。「我可以保證,這個世界會跟你父親、二十幾年以前,讀大學之後所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。」
他的演講內容大量被轉載。大學生想知道這位德儀副總裁、工研院院長、台積電創辦人究竟如何成功;而為人父母者也轉載他的演講內容,他們想告訴孩子,成功不是偶然,而是當下的努力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MVP(Most Valuable Player,最有價值球員)這個詞主要源自球場,旨在找出在單場、單季、全年度賽事中,為全隊做出最大貢獻的球員。
球賽MVP的產生方式,大多是開放球迷、球評和記者票選,但是這三群人的選擇標準,卻不盡相同。球迷支持的人氣王,通常是成績好、又有魅力的超級球星;球評、教練等專家則會考量整體戰略和戰力,挑出最「好用」的球員。
什麼是「好用」?當對方擅長打直球,我方會投曲球的投手就比只會投直球的投手「好用」;當球隊落後時,能在關鍵時刻沉著判斷,敲出安打的打者,就比只會錦 上添花的打者「好用」;當全隊陷於低潮時,持續有穩定表現的球員,就會比表現起伏的球星「好用」;每個球迷都愛「全壘打王」,但對教練而言,跑得快、跳得 高的外野手,正是把這種對手接殺出局最「好用」的武器。
「好用」的球員,能化解球隊當下的危機;他或許無法直接得分,但對於幫助球隊獲勝,功不可沒。商場如球場,我們要找的MVP經理人,或許不具備家喻戶曉的知名度,但是卻在自己的崗位上,把分內的工作做到最好,對自己所在的團隊及企業,做出了關鍵性的貢獻。
獎勵MVP,形塑正向文化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批評和攻擊,效果零
任何一個領導人都必須懂得一個道理:尖銳的批評和攻擊,所得的效果都是零。
在《 EQ 》這本書中,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:有一家出版公司被另一個更大的出版公司買下,就是購併了。
購併後,新公司高層做出的第一個決定,就是解雇原來的執行長。
這位遭到解雇的執行長覺得非常意外,因為他一直認為自己做得不錯,本以為新公司會留任他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德國知名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(Andre Kostolany)說:「會影響股市行情的,是投資大眾對重大事件的反應,而非重大事件本身。」這個說法套用在個人面對重大事件的情緒反應,似乎也成立,「會影響個人心情的,是人們對重大事件的反應,而非重大事件本身。」
振興醫院身心科醫師嚴烽彰明顯感受這一次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壓力,他的門診病患人數增加一至兩成,其中有房子租不出去的房東、期貨交易一夕間產生巨額損失的投資客、瀕臨失業的上班族。
從身心科求診患者對事件的反應,也可看出世代差異。嚴烽彰認為,較年輕的七、八年級及六年級後段班,比較能坦率說出自己的問題,在門診的占比也較低。
五年級、六年級前段班就較令人擔心,「他們多半是完美主義,被自己的責任感壓垮。」嚴烽彰信手拈來就是令五、六年級難以放鬆的教導:「一失足成千古恨」,讓人怕犯錯;「不進則退」是中年男子最大的罩門,當發展受阻,就認為自己是「loser」(失敗者),然後懊悔「當初如果做某件事就好了」,不斷後悔自責。
「教科書上很少教人『安份』,只是不斷倡導要從優秀到卓越、要追求更多。」但在經濟衰退時,與現況和平共處,是對個人很好的保護,嚴烽彰認為,保有隨環境自我調整的彈性,是現代人必須培養的能力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下文取自 電子時報的菁英論壇 演講者是 華宇集團執行長蘇元良)
很多人都說台灣的製造業毛利率不到4%,非常悲哀,我就是屬於那種「每天拼來拼去,毛利率不到4%」的人,我記得,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先生曾經開玩笑說:「我們這個產業,是個『茅山道士』的產業」,聽起來好像武俠小說,但不是真正的茅山道士,而是「毛利率3到4」,我們就是在這個產業中每天拼搏。
我今天想要用一個比較個人的觀點,不是經濟學者,沒有可靠的數據,今天用到的數字大都是我私人揣測出來的,也不是政治人物,沒有很多口號,而是用台灣製造業從業人員的身分來談,以一個比較寬廣的視野來看台灣製造業的美麗與哀愁。
今天早上,在我來的路上,打開早報看到報紙的社論標題是「西進是對還是錯?」,「產業西進是不是造成創意研發無法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原因?」。事實上,這幾年來我們幾乎天天都在思考這個題目,很多法人來訪問我們時,也都一直在問這些問題,天天都在想:「製造業該何去何從?」。今天我想用一個有血有肉、有痛苦的角度,來與各位分享我對台灣製造業的觀察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(下文摘錄自 電子時報的縱橫集)
2008/08/14 - 觀點 - 曹安邦/外稿
就資訊流傳遞這件事來看,許多產品公司都認為,要從相隔十萬八千里遠、語不同文、人不同種的多個國際市場,得到完整精確的資訊、然後判讀、做成決策,實在是一項艱辛的作業,畢竟這其中需要注意的細節、克服的問題實在是多如牛毛。所以,就像先前「縱橫集」所提到的,產品公司必須要有開放的心態、透過多元管道進行資訊蒐集整理、有「溝」也有「通」的溝通機制、才能進而鞭辟入裡的判讀資訊。也就是因為如此,就有產品公司認為:「好了,既然都能從那麼遠的地方、經過那麼長的價值鏈,把前線的資訊傳回到了總部,來提供作為決策的依據,此時,總部因為有了完整的資訊、一番精確的判讀,就能夠做出不錯的執行策略,接下來,就只要交給前方去執行,就一切Ok了」!
簡單的說,從前方傳遞資訊到後方是「收」的功夫,但從後方傳遞決策資訊或執行方案到前線,卻是「放」的功夫,表面上看起來,「放」當然比「收」省力得多,也容易得多。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??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前些天,在一個名為《財富人生》的電視訪談節目中,
嘉賓是一位當今頗具知名度的青年企業家,當節目漸近尾聲時,按照慣例,
主持人提出最後一個問題 : 「你認為事業成功的最關鍵品質是什麼?」
沉思片刻之後,他並沒有直接回答,而是平靜地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: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職場生活裏,我們可能一直都很努力將自己的本份做得很好,
但是還是會不順利,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在職場裏遇小人,犯小人呢。
以下為你不能不知道的10種職場的小人!
1、三謠小人:三謠小人就是喜歡聽信謠言,製造謠言和傳播謠言的人。
這些人完全不理會什麼是事情的真相,只要有傳播的價值,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人沒有不犯錯的,如果過度小心翼翼,到頭來雖然可能踩到較少的地雷,
但是自己的成就也將因此受限,分享一篇管理文章不怕犯錯,知錯能改
暢銷書《好用,讓老闆麼愛你就對了》一書作者葛林‧夏帕(Glenn Shepard)提到,
高價值的員工要知道如何「適當地」犯錯,在下面這些情況,犯錯是可被容許的:
1.您可以面對自己的毛病與錯誤;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文‧王文華
剛到史丹佛念書時,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:劇場式階梯、馬蹄型桌子,坐下來,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。
白蟻蛀的嗎?怎麼可能這麼整齊!「這是插名牌的!」同學告訴我。註冊時,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,上面寫著「王文華」三個字。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,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,方便點你發言。階梯式教室、馬蹄型桌子,都是為了 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,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。
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,自己做了一個,插進細縫中。下課後老師跟我說:「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。」「為什麼?」「因為你做的名牌,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,插進有深度的縫隙,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。」我拿出名牌,果然是這樣,「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,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,插進細縫中剛剛好。」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
基層主管之所以被擢升,一定是其在基層時,對於該部門基層工作與事務有深度的了解,以及超乎一般水準的工作表現。因此,基層主管擁有專業事務能力,無庸置疑。
但是,升上基層主管後,即不能再有「一人飽,全家飽」的心態。因為基層主管是要帶領一群人去共同完成任務,有好的員工績效,才會有好的部門績效;而且需要部門間成員的團隊合作,才能順利達成部門任務。因此,基層主管如何有效教導部屬專業技能,有效輔導員工有效學習,激勵其工作鬥志,即成為基層主管新的挑戰。
不論是教導專業,或是輔導建立正確的觀念、提點其潛在盲點,都要講求用對方法。然而,人不是機器人,每一個個人成長背景都不同,對事情有不同的認知,甚至學習、做事的習慣也不同;教導同一套專業,每個人領悟與接受的程度必然大異其趣。因此,主管必須深入觀察每個人的個性特質、做事習慣與認知,才可能用對方法教導部屬;或察覺部屬的盲點,有效輔導。
所以,基層主管個人擁有專業,固然很重要,但是要能成功領導一群人完成任務,或是輔導部屬提升其專業能力,其背後都是植基於對人的了解。所以,「對人的了解」是基層主管這個階段最需要修煉的主修課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
人往往會因為熟悉,產生自信,反過來產生輕忽。組織內的「資深人員」,特別容易出現此一盲點。
組織在進用人才時,經常會從外部引進有經驗、甚至相當資深的人員。這類資深人員,因為面對新的環境,多數也有體認了解新環境的重要;然而,卻因其對此類工作內容非常熟悉,經驗十分豐富,無意中產生「從表面上來看都很類似」的感覺,從而會依其過去經驗,很快斷定「就是這樣,沒有差別,我了解了」。以至於對環境的改變形成「視而不見」,不自覺很輕忽的「跳」過去。
當主管與這類「資深的新人」對談時,因為他對工作內容能說得頭頭是道,使得主管也陷入相同的盲點:誤認為他已經了解(對一個新進的人來說)。其實他是以過去的認知在說明,而不是以新環境的認知來說,因而主管也未深入探索他了解的程度。在這種情況下,爾後的工作中,他就會用過去工作的認知與方法來做事,因而,就開始出現種種因認知差異而形成的扭曲。
因熟悉而輕忽的現象,也會出現在內部轉任的資深人員身上。資深人員在公司工作已久,對公司相當了解;而新轉任的工作,也多半與原有工作有所關連,因而他們對新工作,很容易出現「不會陌生」的感覺,但是他不一定有抓到新工作的精神與立場。在這種情況下,他個人及主管便容易同時忽略掉,需要確認其對新工作的了解程度,從而也就易遺漏需對其做「新人訓練」過程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
總經理有了一個新的想法,於是直接告訴高階主管,高階主管聽了之後頗感認同,離開總經理辦公室後立刻召集旗下的中級主管,轉達此一新的構想,如此層層向下,最後連基層員工也都接收到此一訊息。然而,當各個層級都興奮地把總經理的新構想傳述了一輪之後,一切便又回歸平靜,或是實際的作法與原意相距甚遠。這種想法無法落實的現象,在許多組織中一再重演。
組織必然存在結構性的不完美,越是基層的成員,其經驗、能力越薄弱,然而卻負責組織中絕大部分的作業。相對地,越高階的主管能力通常越強,不僅反映在經驗與專業知識上,更重要的是能對事情提出較佳的作法。如果主管僅僅傳述想法,實際執行任由基層員工自行設法,那麼,最後產生的作法必然是相對較差的,結果便導致組織常常無法將想法落實。因此,當高層產生一個想法時,還必須同時設計出執行的方法,並在將想法往下逐層轉述的同時,另外開闢一個傳遞作法的管道。
最差的主管往往是不斷產生許多構想,但這些想法卻大部分都不可行,表面上看似很有創意,但未經深思熟慮的結果,是讓部屬疲於奔命,甚至引起反抗。一個想法的產生往往來自於靈機一動,但再好的構想也都不代表立即可行,必須進一步仔細、長時間地思考,設想執行時可能面臨的問題。
此時,主管必然會發現對部分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清楚,而需蒐集更多的資訊。在這過程中,其實已經對原先的構想進行了深度的思考與瞭解。這有兩個好處,首先,將牽涉到的各種細部項目思考清楚,確認沒有衝突之後,提高了此一構想的可行性;其次,深度地思考之後,可使本身對該構想的觀念更加清晰,在表達時更能掌握住其精神、目的與效益,避免想法在層層傳遞的過程中被扭曲、失真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作者:杜書伍 (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)
聰明人擁有很多優勢。首先,聰明人的邏輯強、思路靈活,理解事物很快,因而經常很有創意。聰明人本身,也因為經常感覺到自己「快速理解、時有創意」的特質,認為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他。漸漸的,在看待任何事物時,「容易的認知」即油然而生。
聰明人因為覺得事情很容易,覺得自己學得很「快」,因而跟同僚、部屬合作、共事時,無形中就會顯得別人學得很慢,感覺別人「很笨」。甚至在跟上司、外界互動時,有時也會流露出輕蔑、不耐煩的態度。久而久之,甚至會「打從心裡瞧不起別人」,顯得「趾高氣昂,不可一世」。
phison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